BB贝博从“茶叶”到“茶业”的蝶变 —— 铜仁茶产业成长之路扫描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12-25 23:33

  BB贝博春风一笑绿山冈,喜见银芽处处芳。暮春时节,在铜仁境内的山岗上,田野中,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茶园翠绿欲滴,嫩芽争吐,拥抱春意,生机勃勃。

 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、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与勤劳智慧的茶农、技艺精湛的制茶师在黔东大地上完美融合,产出了嫩绿鲜活、汤色明净、滋味醇厚的铜仁茶。

  “能以一叶之轻,牵众生之口者,唯茶是也。”在如今的铜仁,茶叶的魅力已经远远不止于“牵众生之口”,它更是以“一叶之轻”舞起了种茶、制茶、卖茶BB贝博、茶旅游、茶食品等百亿元的产业一条龙,为一方经济的发展繁荣、为一方百姓的幸福安康绽放新绿之叶。

  从传承千年文化的“茶叶”到助推铜仁经济发展的“茶业”,铜仁人已经从这巨大的一字跨越中尝到了甜头。

  世界之茶,源于中华;中华之茶,源于云贵。而铜仁是贵州茶主产区,茶叶生产历史悠久,茶文化源远流长。

  铜仁的茶在秦朝时被称为“夜郎茶”,在汉代时期被归属于“蜀茶”。“蜀”在汉代既包括今天的四川,也包含贵州铜仁的石阡等地。另考,唐代中期所指的“巴山峡川”包括了贵州乌江流域地区,即铜仁的德江、思南、石阡等地。唐宋明清时期,铜仁茶属于“思州茶”“费州茶”和“夷州茶”。

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,我市相继组建了石阡、松桃BB贝博、印江、沿河4个县茶叶公司和武陵山茶场。历经市场风风雨雨的大浪淘沙,逐步形成以梵净翠峰和石阡苔茶为代表的“铜茶方阵”,梵净绿茶、夷州贡茶等10多种铜仁名优茶。

  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,通过“强基地育主体、重加工提质量、融文化塑品牌、扩市场抓销售、创机制谋成效”全产业链发展思路,把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、发展农村经济、增加农民收入、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。

  经过多年的培育,茶产业已在黔东大地落地生根,逾百万亩土地披上绿色外衣,近百万农民与茶“结缘”。

  据统计,全市投产茶园面积2019年已达128万亩BB贝博,茶叶企业611家,茶叶产量11.21万吨,产业产值已达108.96亿元,带动涉茶贫困户人数9.19万人、户均年增收2696元/人。茶叶,已然在铜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,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  而我市茶叶品质历来得到业界公认,经权威机构的多次检测,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和贵州省地方标准,“梵净山茶”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种茶叶评比活动中获金奖100多个。

  茶叶品质虽好,但品牌不够响;涉茶企业虽多,但实力不强等短板制约着铜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为在全国茶叶竞争中突围,2007年以来,我市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、资金投入、主体培育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,持之以恒抓基地、抓主体、抓市场、抓品牌、抓销售,使铜仁生态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重新组合了贵州茶业生产、加工与销售一盘棋。

  10年砥砺前行,铜仁茶叶香溢四海,知名度、美誉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。最近几年,我市着力打造“梵净山珍·健康养生”品牌,还把茶与生态融合,打响了“梵山净水·泡茶好水”等品牌,旨在积极推进铜仁茶产业转型升级,着力提升品质和品牌,努力把铜仁茶打造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。

  全市“梵净山茶”公共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,全市及各重点产茶县先后被授予“中国抹茶之都”“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”“中国名茶之乡”“中国苔茶之乡”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称号。

  一盘散沙到一盘棋,铜仁茶业也经历了一场“聚”变。目前,全市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,省级龙头企业40家,市级龙头企业104家,规模以上企业33家,并先后建成了梵净山茶省内外专卖店、专柜以及进入商超系统等1625个,初步形成了大、中、小并举的发展格局。

  为进一步扩大梵净山茶公共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,我市积极开展了梵净山茶商标国际注册工作,已经完成梵净山茶、梵净山翠峰茶在韩国注册,梵净山茶、梵净抹茶在欧盟注册,正在推进梵净山茶、梵净抹茶在美国、日本注册。

  目前, 我市茶叶已形成了从“基地到加工、市场、品牌、文化、旅游”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,以绿茶加工为主,红茶、白茶、乌龙茶、黑茶等其他种类茶加工并重的格局。

  从“茶叶”到“茶业”,不是简单的名词差异,而是“叶”到“业”的效益集聚和利益分配。

  今年,市委、市政府在确定了“依托一产、壮大二产、催生三产,推动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,做大经济总量”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。

  茶产业作为我市面积最大、基础最好、优势最突出的农业产业,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既是持续保持茶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,也是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,更是做大经济总量的有力依托。

  基于此,市委、市政府作出了“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茶叶生产、加工和出口基地,武陵山区茶叶贸易流通、茶旅文化体验中心和世界“抹茶之都”,推动我市由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跃升”的发展定位。

  各地各部门将紧扣“重研培、再优化、增规模、深加工、创品牌、强配套、拓市场、抓入统”的总体要求,深入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强力推动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。

  ——实施茶园提升工程。围绕提高质量、提高单产、提升效益的要求,加强茶园基地管理,不断完善基础配套,促进茶园基地提质增效。

  ——实施加工升级工程。围绕“品质提升、转化提高、加工增值”的目标,利用龙头企业,提高茶叶加工转化率,延长产业链、提升附加值,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。

  ——实施主体培育工程。大力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方式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,通过合作社带动广大农户及贫困群众致富增收。

  ——实施品牌创建工程。我市茶产业做大做强,还有很多路要走,必须要在品牌创建上多下功夫、做足文章,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——实施市场拓展工程。全力站稳市内市场、提升省内市场、抢占国内市场、进入国际市场,聚焦电商平台和茶水融合,不断提升茶产品竞争力。

  茶业走新路的效果显而易见,截止4月24日,今年全市春茶产量已达1.37万吨,产值28.36亿元,销售收入23.9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、15.6%、13.6%,实现了产销两旺。

  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,一片片茶叶一片片翠,一首首嘹亮的茶歌在黔东大地上越唱越响,群众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……